• <rp id="qk44q"></rp>
  • <tbody id="qk44q"><track id="qk44q"></track></tbody>

    阜陽日報 | 麥收逢廟會袁寨趕大集
    2023-05-30 08:51:59來源:阜陽日報

    本報記者 郝思雅 通訊員 武艷/文 本報記者 穆可亮/攝

      5月26日,農歷四月初八,麥收前最后一個傳統廟會。猶如盛大節日,又為農事活動,鄉土氣息和現代文明并存,傳統商業與時尚消費共進,土得“掉渣”,又熱鬧喜慶。當天上午,記者專程趕到潁東區袁寨鎮,逛農村集市,看民俗表演,訪街邊攤販,體驗鄉村廟會的獨特風情和淳樸民風。

    歷史悠久商賈地
      袁寨集,阜陽城郊著名的農村集市,曾因街上天天逢集、生意紅火、交易量大、趕集人眾多,被稱為“老母豬集”。
      史料記載,早在清朝初期袁寨就興起集市,時稱“中流村”。后因當地袁姓大戶在此筑寨而得名。清末,長江水師提督程文炳在此改建磚寨,東西長約200米,南北寬約150米。據說,當時的寨墻寬度可同時并行兩輛馬車。
      古時至解放前,袁寨集最繁華的地方是靠近潁河岸邊的“羅行街”;解放初期,沿“羅行街”向西延伸成為一條順河街,碼頭、染坊、雜貨鋪子、豆腐店、剃頭店、騾馬行、糧食行一應俱全,生意人、莊戶人來此交易購物,熱鬧非凡;上世紀70年代,隨著陸路交通日益方便,集市逐漸遷移到壩子以外發展;到了上世紀90年代,袁寨集已完全離開潁河岸邊,依附阜口公路兩側,成為一個生意興隆的鄉村集市。
      2015年,阜口路拓寬改造工程竣工通車后,當地政府整治騎路集市,規范集市經營,在保障道路暢通的同時,引導商家和攤販歸行就市,有序經營,集市貿易持續繁榮發展。

    收麥農具銷售旺
      上午7時,記者從阜城出發,沿阜口路向東一路暢行,約20分鐘就來到袁寨集上。此時,因臨近小麥午收,街上趕集的人來人往,非常熱鬧。
      在袁寨集背街上,收麥用的農具銷售火爆。賣鐮刀的、賣耙子的、賣大掃把的,都與夏收有關。店家蹲在小攤旁,一邊現場制作,一邊交易銷售,忙得不可開交。
      在背街中間地段,一位王姓大哥正在安裝收麥打場用的竹耙子。他右手握錘,左手按著耙桿,將耙子頭放在木樁上,“咚、咚”敲幾錘,把鐵釘牢牢楔進耙桿里。隨后,起身晃動耙桿,確認結實后,將耙子遞給買家。
      “安結實了,夠你用好幾年的,不得松了。再有問題,就來集上找我?!蓖醮蟾缯f著話,汗珠從臉上掉了下來。
      一個耙子頭25元,免費安裝;沒有耙桿,王大哥也可提供,另外收費15元。
      記者發現,麥收前,廟會上各種收麥的農具最受歡迎。這和阜陽傳統農耕文化有關。按照農時,每年5月底到6月初,阜陽農村地區從南到北漸次收麥,人們在廟會上選購鐮刀、耙子、木锨,迎接一年一度的“三夏”大忙。
      在背街南頭,賣小板凳的攤位也吸引不少人光顧?!鞍臣业男“宓?,都是桐樹做的,不生蟲不會爛,一對50塊錢??靵砜纯囱?!”記者到訪時,喇叭里的吆喝聲此起彼伏。
      來往的小孩趕廟會累了,就坐在小板凳上休息,不愿起來。在家長催促下,孩子才挪挪屁股。有的家長不好意思,索性買了一個:“小板凳,放在家里也不占地方,歇腳特別好用?!?br style="max-width: 100%; word-wrap: break-word !important; box-sizing: border-box !important;"/>
    民俗表演樂翻天
      逛著逛著,街上傳來一陣鑼鼓聲。記者循聲望去,只見一群穿著靚麗的民間藝人精神頭十足,從社區晨練文化廣場出發,沿廟會背街道開始巡街演出。
      鑼鼓隊走在最前頭,隊員身著袁寨鎮范溝居委會“好婆婆文藝宣傳隊”紅馬甲,兩個人拉著大鼓,一個人隨后敲鼓,邊走邊敲,配合默契,后面跟著四位大爺,起勁地敲著鑼。
      他們后邊,是引人注目的四位“丑婆婆”。其中兩位,身著綠色戲服、紫色褲子,一手持粉色搖扇,一手在空中不停轉動著手絹,臉上點著一個大大的媒婆痣,一副夸張搞笑的表情,走起路來扭來扭去,婀娜多姿;另一位,頭戴海盜帽,臉上架一副黑色大框眼鏡,嘴上扎著假胡須,腰間別著一桿長煙袋,手里牽著一條大紅繩,不時“鞭打”著“小毛驢”;“小毛驢”,身穿綠色薄紗上衣,下半身套坐在小毛驢道具里,隨著主人不停鞭打,一路走一路停,活潑地擺弄著毛驢的頭。
      旱船隊來了,隊員手扶兩側船幫,踏著節奏,一前一后緊跟著“大部隊”巡街。挑花隊員頭戴紅花,肩挑花籃,平添了幾分喜慶氣氛。撐著油紙傘的旗袍隊,身著玫紅色旗袍,個個精神抖擻,走出了T型臺上的模特氣勢。
      原來,這50多位民間藝人來自袁寨鎮老年大學和范溝居委會“好婆婆文藝宣傳隊”,其中,最年輕的表演者也有50多歲了。
      他們利用農閑時間排練舞蹈、小品、戲劇等,表演的角色熱情奔放、詼諧幽默,演出場面熱鬧喜慶,走到哪兒,都是掌聲不斷,喝彩陣陣。

    隔三差五趕趟集
      在主街一家超市門前,圍了許多村民。記者上前一看,門口碼放著各色各樣的洗護用品,用于促銷抽獎?!癉J”主持人操一口普通話,熱情推銷著商品,趕集的人紛紛圍上來,看看商家有啥優惠活動。
      往里走,街上生意種類繁多。日用品齊全的購物超市、香氣撲鼻的糕點坊、裝潢靚麗的理發店、各種品牌的電器專賣店、奶茶店、服裝批發城……兩三百米長的街道上分布著百十家門店,讓趕集的人一時不知該如何選擇、逛哪家店了。
      當天上午,正午鎮大任村的趙老爺子和老伴騎著三輪車來趕集,一路上有說有笑,不急不慢,每到一處,便看看商品,問問價。
      “天熱了,今個趕集買身衣裳,再買雙鞋?!壁w老爺子說,每隔兩三天,他老兩口就來趕趟袁寨集,有時也不是為了買東西,就是來“看看集上的熱鬧勁兒?!?br style="max-width: 100%; word-wrap: break-word !important; box-sizing: border-box !important;"/>  “年輕的時候,都忙著干活掙錢,趕集是買完東西就走;現在,趕集就是圖個樂!”一位李姓大爺告訴記者,“袁寨集大,賣啥的都有。早上想吃熱包子了,就騎著車子來了;吃好飯,趕趟集,得勁哩很!”
    買只雞鴨回家養
      在集市另一頭,一輛裝滿雞鴨的“五菱宏光”面包車??吭诼愤?。一位身穿黑色上衣、頭戴草帽的大姐,熱情地向顧客推銷她的小鴨子和彩色小雞苗。
      一盒盒小鴨子,羽毛灰黃,扁嘴淺黃,毛茸茸的很可愛。大姐把呆萌的小鴨子放在手掌上,向人們展示,小鴨子撲楞撲楞揮動著翅膀,討人喜愛。
      站在一旁的小女孩,鼓起勇氣摸了一下小鴨子,頓時心生愛意。面對活生生的小鴨子,還有點膽怯,但是,媽媽已經決定給她買幾只回去。
      一只小鴨子6塊錢,挑選好幾只歡快的小鴨子,裝進盒內,小女孩小心捧著,蹦蹦跳跳回家了。
      大姐介紹,10塊錢就可以買20只小雞苗,配送一份5斤重的飼料,25塊錢。這種銷售方式,著實讓人聽“迷瞪”了。不過,細算起來,似乎也很劃算。
      住在袁寨集街上的李大媽買了一紙盒小雞苗。拿著飼料,捧著紙盒,便往家里趕。她說,“年輕的時候,我最會養雞,小母雞養大了可以下蛋,到了逢年過節,還能做一頓美味大餐?!?br style="max-width: 100%; word-wrap: break-word !important; box-sizing: border-box !important;"/>  在農村養雞并不需要多少飼料,只要將每天吃剩的食物倒進雞圈,它們就能長大。小雞生長速度快,一般三四個月就能出欄。
      記者疑惑地問,“這么小的雞鴨,回家能養活嗎?”
      “只要能養活一兩只,就夠本了?!辟u雞鴨的大姐笑著回答。

    上一頁:人民網丨阜陽市潁東區:游園綠意濃 美景入畫來.. 下一頁:阜陽日報 | 遠帆隨風去 英豪故事長 ——探訪潁..
    ?
    欧美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,欧美变态另类牲交,国产精品99精品一区二区三区,私人VPS一夜爽毛片免费
  • <rp id="qk44q"></rp>
  • <tbody id="qk44q"><track id="qk44q"></track></tbody>

   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